物显心明

戴牟雨 个展

展期: 2022年5月

正如艺术家戴牟雨在上海的封控期间所述: "我们都在寻求一种更安静平和的心态面对无常。"ArtCN在此邀请您走进这位艺术家的世界,共同期待他在画廊重新开放后即将举办的全新个展。

物显心明

"笔墨映现人心,画如人,以物示人。作品秉持'真',终归会遇见有缘人,同时也决定了作品能持续良性循环向前进。这需要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画外的感悟。


本次即将展出的两个系列作品交替进行了很多年,是我创作的常态。一种内敛低调柔和,另一种单纯直接,像两种力量转换,动静集合了情感、时间、距离。凡事有多面,人的性格亦如此。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经历10年出现变化,有些则是20年30年… 在最近读到的一本品鉴南宋画家梁楷的书籍中,我发现了他极为工整精细的画作与其被人熟知的率真洒脱截然不同。风格对应状态,性格使然,两个系列有神遇有启发,有抵触有搏弈,两者承前启后,阴阳达到一个平衡点,互相关注循环着向前推。它们能启发新的方向,一时的困境反而是新的可能。我会一直尝试下去,因为传递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观者能够在我的画里找到新的个人状态,有所启迪,不断推进,这更有意义。"


"对我来说寻纸也是一个创作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即使同一种纸类下都有很多的细分,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纸和画面的对应感需要长时间去寻找,并不复杂,但是我工作中必须的一部分。纸需有触摸,不断试用,最重要的是笔墨纸触碰之间的反应,过程有困惑有惊喜。有时和其他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也会有帮助。


我用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去寻找接近作品当下气质的合适的媒介和工具,目前我的主要绘画用纸是皮纸和麻纸。我喜欢这几款纸的特质,古老传统的制纸工艺给人以颗粒和瑕疵的质感,质朴自然内敛的纹理符合我当下的画面状态。皮纸柔润细腻,麻纸的纤维感相较之下更具糙感,两者分别贴合我细笔触和粗线条水墨两个系列的本质和风格。未来我也有尝试四川竹纸和云南腾冲传统纯手工腾纸的想法。"

"在探索创作的途中,我习惯先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收紧收纯,专注一心不发散,打破之前的状态,弱化一直以来的画面风格。心性界面可以改变,我想找到另一个方向去突破,回到'一'再出发。


这几年我在工作室或者在寺庙里定期抄经作业,我把它们看作是调气止心的一种训练。一次练四到六个小时,运笔很慢会让气息更清透平缓。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点之一。'气'即道需要实修,而知识是术。举例而言:以我的经验,气息单纯专注的人泡茶味道会有惊人的差异。茶道的精妙之处在于心灵和自然的交流,它需要掌握呼吸节奏动作,力量有虚有实心手双畅。东方极高级的雅就源自于这口'气'。


这种持续坚持的训练会使感官变得敏感,有能量不断转换成为新的开始。达到这种状态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但一法通法法通,力量能收方可显。这种能量的积累会让你在画面把控上更自如放松,很多画面的追求不再执着。在不一样系列作品的方式上可以更清晰力道的运用,动静结合这都是需要画外大量的训练完成。调气息是前提,一切笔墨线条都在呼吸之间。"


"过去摄影师的工作能让我对社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是回到画室里最重要的底色。我多年接触到第一手的社会问题,都是很真实, 未经过滤的。同时我的拍摄和绘画也一直进行着,互不矛盾各取所需,长时间的观察习惯让我知道哪些元素能入画。摄影的工作也让我体会到了世事无常,有始有终。孩童时期在墓地边居住的经历也使得我比一般人多看到了人最后一程的某一时刻。只是一个时期以来谈不上对生死悟透,但自然地接受了无常的事实,甚至还在一时间段对死亡产生了恐惧。人们常说'出门三分险',我学会了感恩每一天,因此接受有聚散有别离。有这方面悟力越早越好,在当下的疫情中,有些人就能以很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方面的学习我个人推荐《金刚经》。

生活充满了挑战,我一直在做'简'法。但"事中练"才是真正的'静',调气的训练为我带来内心的平息,以此保持开放心态,怀抱积极向善的心愿。多年以来,每天绘画一直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一部分,而安顿好一天的工作是基本:绘画、抄经、照料附近游荡的小动物…由繁至简,日复一日。保持健康的饮食作息,不懈怠,安顿好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皆已是福泽。我不太强调工作室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哪都可以作画和生活紧密相连。城市山野间不矛盾,物显心明,能悟出世即入世。" 


—— 戴牟雨, 2022 春